1958年10月,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同志審查天安門廣場設計方案。左六為萬裡同志。
1979年夏,鄧小平同志和萬裡同志在安徽黃山迎客松前合影。
1994年2月7日,江澤民、劉華清等同志到萬裡同志住處拜年祝賀新春。
2007年10月15日,黨的十七大開幕前,胡錦濤同志和萬裡同志親切交談。
2013年2月1日,習近平同志看望萬裡同志。
1949年南京解放時的萬裡同志。
1966年4月,萬裡同志在亞非新聞工作者協會書記處第四次全體會議(擴大)開幕式上講話。
1978年秋,萬裡同志(前左二)在安徽省合肥市郊農村了解情況,并參加勞動。
1985年11月,萬裡同志在山東沂蒙山革命老區時,群衆拿出自産的花生招待他。
1985年12月,萬裡同志考察衡廣鐵路複線工程,在大瑤山隧道掌子面視察。
1988年4月9日,七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舉行全體會議。萬裡同志主持會議。
萬裡同志和夫人邊濤在中南海合影。
中國共産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産主義戰士,傑出的無産階級革命家、政治家,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中國共産黨第十一屆、十二屆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十二屆、十三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原副總理,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萬裡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2015年7月15日12時5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9歲。
萬裡同志,原名萬明禮,1916年12月出生于山東省東平縣一個貧民家庭,早年在家鄉接受小學和初中教育。1933年秋考入曲阜山東省立第二師範學校。在校期間,受進步思想影響,積極投身抗日救亡活動。193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産黨,從此走上革命道路。
1936年夏,萬裡同志從師範學校畢業,受黨組織派遣,回到家鄉東平開展黨的地下工作。他以教學為掩護,廣泛宣傳黨的抗日救亡主張,發展地下黨員,播撒革命火種。1937年10月,根據中共山東省委指示,萬裡同志組織籌建了中共東平縣第一個縣級組織——東平縣工委,并擔任書記。其間,他組織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小組,發展“民先”隊員,成立抗日團體,創辦抗日報刊,積極組織人民群衆團結抗日,有效地擴大了黨的影響。1938年5月,萬裡同志任中共泰西特委委員、宣傳部部長,後任泰西地委委員、宣傳部部長、組織部部長,參與創建泰西抗日根據地。1939年冬起,萬裡同志曆任中共魯西區委宣傳部副部長,中共冀魯豫區第二、八地委副書記。1940年4月,任冀魯豫邊區運西地委副書記,同年11月,任地委書記。在敵後抗戰最艱苦的時期,萬裡同志領導當地軍民反“掃蕩”、反“蠶食”,廣泛開展民主民生運動,創建并堅持了運西抗日根據地,為冀魯豫地區抗日戰争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抗日戰争勝利後,萬裡同志曆任中共運西地委書記,中共冀魯豫區委委員、運西東(第七)地委書記,積極組織運西地區人民群衆進行土地改革,開展武裝自衛鬥争。1947年7月,任中共冀魯豫區委秘書長,冀魯豫軍區政治部主任。為迎接劉鄧大軍強渡黃河進入魯西南,他參與領導冀魯豫區人民群衆積極參軍參戰、組織生産、支援前線,為實現解放戰争的偉大戰略轉折作出了貢獻。1948年1月,萬裡同志參加冀魯豫區整黨工作。整黨結束後,他到黃河以南地區,參與領導當地軍民為鞏固、擴大解放區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争。
1949年4月渡江戰役勝利後,萬裡同志曆任南京市兩浦區軍管分會主任兼區委書記,南京市軍事管制委員會财政經濟接管委員會副主任、經濟部部長、建設局局長。同年秋,随第二野戰軍挺進大西南。新中國成立後,萬裡同志曆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工業部副部長、部長。這一時期,他重視工業生産,鼓勵發明創造,推進工廠制度改革,積極探索當地工業發展道路,為西南地區工業生産的恢複和發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1952年11月,萬裡同志調任中央人民政府建築工程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1955年4月起兼任城市建設總局局長、黨組書記。1956年5月,城市建設總局改為城市建設部,萬裡同志任部長、黨組書記。其間,他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堅持實事求是,加強和改進城市規劃工作,反對城市建設中的急躁冒進的傾向。他強調城市建設要同工業建設及其他經濟文化建設相協調,并深入基層指導實踐,為推進“一五”時期的工業建設和重點工業城市有計劃有秩序地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萬裡同志是新中國城市規劃建設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1958年3月起,萬裡同志先後任中共北京市委書記處書記、北京市副市長。在北京市工作期間,他曾協助周恩來總理負責國慶10周年獻禮工程建設,嘔心瀝血,迎難而上,帶領廣大幹部職工,堅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精心設計,精心施工,僅用不到一年時間,就圓滿完成人民大會堂等北京“十大建築工程”建設任務。“十大建築工程”的設計标準、建築藝術、施工質量和速度都達到當時世界先進水平,創造了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迹,受到了毛澤東主席充分贊揚,誇贊他為“别人日行千裡,而你是日行萬裡”。
1971年3月,萬裡同志任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市革委會工交城建組副組長。“文化大革命”中,萬裡同志受到嚴重迫害,被監護審查。他堅持原則,對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的倒行逆施深惡痛絕,以實際行動進行了積極抵制和鬥争,表現了共産黨員的堅定信念。1973年5月,萬裡同志解除勞動改造,恢複工作,任中共北京市委書記(當時設有第一書記),北京市革委會委員、副主任。他提出一定要把首都規劃好、建設好、管理好,并敏銳地提出了保護環境、治理污染的主張和措施。
1975年1月,萬裡同志任鐵道部部長,後任鐵道部黨的臨時領導小組組長。他堅決支持鄧小平同志提出的實行全面整頓、把鐵路系統作為整頓突破口的主張,認真貫徹落實整頓的方針,深入調查研究,針對鐵路系統存在的問題,提出實現“四通八達,暢通無阻,安全正點,當好先行”的目标,堅決反對和制止派性,堅持整頓領導班子、健全規章制度、狠抓鐵路運輸秩序,迅速扭轉了鐵路系統的混亂局面,使陷于半癱瘓狀态的鐵路系統煥發了生機。1975年底,在“四人幫”肆虐之下,鄧小平同志主持的全面整頓被迫中斷,“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在全國展開,萬裡同志再一次被打倒,持續9個月的鐵路系統整頓工作也随之中斷。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萬裡同志再次恢複工作,1977年2月,任輕工業部第一副部長。同年6月,萬裡同志調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書記兼安徽省軍區第一政治委員、安徽省革委會主任。到任之後,他輕車簡從,深入基層,走鄉串戶,體察民情,僅用三四個月時間,就掌握了全省大部分地區的實際情況。面對十年内亂造成的嚴峻局勢,他采取果斷措施,全面深入揭批“四人幫”,撥亂反正,正本清源,較快地解決了“文化大革命”造成的許多重大問題。他重視農業生産,關心農民疾苦,以大無畏的勇氣,打破“左”的禁锢,提出農村工作以生産為中心,勇敢探索發展農業生産、改善農民生活、轉變農村面貌的新路子。他主持制定了《中共安徽省委關于當前農村經濟政策幾個問題的規定(試行草案)》,突出強調農村工作的中心是農業生産,必須保護和尊重生産隊的自主權。他以非凡的政治膽識,大力支持、推廣肥西縣“包産到戶”和鳳陽縣小崗村“包幹到戶”的做法,積極推動全省農業管理體制變革,為開辟中國農村改革的新道路作出了重要貢獻。萬裡同志是中國農村改革的先鋒,他領導的安徽農村改革,是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農村經濟體制的一次重大突破,是對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一次艱辛和成功的探索。他領導安徽農村改革
上一篇:抗日根據地的共産黨人 顧士多